防水施工中常见的错误施工有哪些?
误区一:先放粉料,再放液料
导致结果:不好操作,底部搅拌不到;
原理分析:
1、桶周边的材料没有搅拌到。
2、搅拌不均匀。
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放乳液,然后加入粉料,边加入边搅拌。
误区二:在防水涂料里加其他东西
例如:水泥、砂、其他乳液或其他粉料
导致结果:防水失效,防水层脱落现象
原理分析:
完全改变产品性能、产品配比,产品质量无法保证。
误区三:涂刷前没有润湿基面
导致结果:起粉;针眼孔洞,没有强度
原理分析:
1、水分挥发太快会导致起粉;
2、基面太干燥水分被基面吸收太快。
误区四:基面太过湿润,有明水
导致结果:没有强度、起粉。
原理分析:
1、水分太多导致化学物流失;
正确做法:湿润即可,但不要有明水。
误区五:搁置或太稠,再加水搅拌使用
导致结果:没有粘结强度。
原理分析:
1、防水涂料里面有效化学成分已发生化学反应;
2、加水虽然改变操作性能,但会导致后期粘结强度不足;
正确做法:用多少调多少,用不完的密封起来,24小时内使用完
误区六:刷太厚,或倒在地上再刷开
导致结果:防水层开裂
原理分析:
1、因为防水是有成膜的,一次性涂刷太厚,表面成膜而里面又没有干,导致里面防水收缩开裂。
正确做法:涂刷薄一点,多刷几遍,简称:薄刷多遍
误区七:防水层未干就进行下一工序
导致结果:可能防水层强度没有形成、最后脱落。
原理分析:
1、防水涂层未干时进行下一道工序会导致防水层的破坏、脱落。
正确做法,防水层干后,摸上去不粘手就可以进行下一次涂刷
误区八:柔韧型涂料上刷通用型涂料
导致结果:脱落
原理分析:因为柔韧型防水涂料是成膜型,通用型防水是渗透型,且通用型不能渗透进入柔韧型的,所以导致通用型与柔韧型结合不牢固而脱落。
正确做法,不和其他性能不同的产品混合使用。
防水施工怎么才能做好?
施工前
1.施工前要做好基层处理,基面一定要打扫干净,不能有任何杂物,包括灰尘、沙粒、水泥等。否则防水做好后会影响效果,并且容易在防水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。
2.地面要找平找坡,墙面若有裂痕、空鼓、缺陷,需要进行抹平处理,保证基层坚固平整。
3.做防水的地方如果有管路,根部松动或有裂缝,也需要将管路加固、抹平。
4.卫生间的阴阳角、水管根部应避免死角,建议做倒角处理,避免后期防水施工涂刷不到位、材料堆积等引发的开裂问题。
施工中
1.开始正式刷防水涂料,第一遍建议使用毛刷,不要使用滚刷,毛刷更细致漏洞少。
2.第二遍防水与第一遍防水要采用十字交叉的方式进行涂刷。如第一遍横着刷,那第二遍就需要竖着刷,这样能够降低漏刷的可能性。
3.防水一般做两到三遍,每遍厚度控制在0.5mm左右。
4.在涂防水涂料时尽量不要出现气泡,以免在后期贴瓷砖时出现戳破防水层的问题。为避免出现此类情况,建议在防水涂料刷完后,在表面再刷一层薄水泥。
5.由于防水涂料都有隔水效果,贴砖时要压实按牢,推荐使用瓷砖胶等更具粘结力的铺贴材料进行贴砖,可以有效避免掉砖的风险。
4.如果发现漏水情况,要立即停止闭水试验,重新进行防水层完善处理,处理合格后再继续闭水试验。
好防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,我们用专业的服务为您守护“滴水不漏”的家,让您省心又省力!
防水材料加盟,全国范围诚招代理商,防水涂料市场巨大,欢迎您的加盟!
